近日來,由富陽區文廣新局組織的2015中國竹紙保護與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竹紙產區代表、高校竹紙研究專家、非遺保護專家,考察了位于富陽湖源鄉新二村的元書紙制作園區。專家們普遍認為,產業集聚解決了手工造紙活態傳承與水環境保護這對矛盾,“這里不僅僅是一個造紙園區,還是一個文化小區,城里人可以來體驗游,遇見‘最富陽’的紙文化。”
“富陽竹紙”
72道工序打造出的一張“金名片”
我國是造紙術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竹類造紙的國家。而富陽素來被稱為“土紙之鄉”,其竹紙制造技藝始于唐五代。并且,富陽竹紙種類繁多,故有“富陽一張紙,行銷十八省”的說法。宋初,富陽竹紙還被選作為“御用文書”。泗洲宋代造紙遺址、富陽竹紙制作技藝,這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證明了富陽先民們在竹紙制造方面的卓越才能和巨大貢獻。
竹紙,以嫩竹為料,通過古法工藝制作而成,紙質柔軟,卷舒雖久而不墨渝。從一根竹到一張紙,富陽竹紙制造要經過72道工序。其中制漿技藝中的“人尿發酵法”,造紙技藝中的“蕩簾打浪法”等,更是富陽竹紙生產的絕藝。
一紙釀造富春味。中國書法產業研究所所長黃建新說,如今人們對富陽的印象可以概括為“四個一”,即富春江、富春山居圖、富陽竹紙、富陽城,可見富陽竹紙已經成為了富陽的一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