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國IDEAlliance在今年五月初發布了關于G7企業新的合格要求,而在本月的7月13日至15日期間,IDEAlliance China又分別在香港及深圳舉行了針對G7專家及G7企業的會議,內容主要針對G7新的合格要求作了介紹。
新舊版本大對比G7認證更簡易
由于ISO12647-2在前一段時間已發布了新的2013版本,主要內容是把測量條件由M0轉向M1,并制訂出8種印刷條件,而本次G7新的合格要求也是往這個方向去修改。除此以外,當中更強調可使用根據紙白調整目標數據庫的方式(SCCA)來操作,因為這樣可以更貼近實際生產需求。
同時,新的合格要求更加強調企業必須實際掌握G7理論及具備操作能力,所以本次也特別增加了“G7認可企業資格書面證明”一項,目的是加強監控G7企業的素質,這一書面證明必須由一位G7專家及一位G7企業代表簽名后,在提交印張時一同提交給IDEAlliance China。具體新版舊版合格要求見下表:
*注一:M0沒有定義所包含的UV能量份量,紙張熒光劑會影響測量數據與視覺的匹配性,這模式為大部分測量設備的測量方式;M1定義了所包含的UV能量份量,可補償紙張熒光增白劑對測量數據做成的影響,讓數據更乎合D50的條件,進而使測量數據與視覺更匹配。
關于印刷的均勻性,所提交的認證印張上的左邊和右邊都會各有一個P2P,以往這兩個P2P相互比較的CMYK色塊色差必須符合△E76≦3,同時與IT8.7/4內的CMYK色塊比較色差必須符合△E76≦6,而這平均性這項在新的合格要求中已由“必須”改為“只作數據性參考”;而另一個特點,就是以往兩個P2P的NPDC及灰平衡都必須通過,而在新的要求中,只要左或右其中一個P2P能通過便可以了。
增加認證級別優化證書申請流程
目前G7的認證級別有Grayscale、Targeted、Colorspace,而考慮到由于紙張不一定能達到數庫要求的原因,印刷企業可以申請Targeted Relative或Colorspace Relative的級別,而本次的修改同時增加了G7 Native CMY這一級別,此級別主要針對數碼印刷在不使用色彩管理軟件作轉換的情況下,亦能達到G7的要求。
關于認證的證書方面,在舊的制度下,如企業本身已經有一個印刷(或打樣)的認證級別,如企業希望再多拿一個級別的證書,便需再作另外的申請,這樣便增加了認證的時間及成本;但在新的制度下,在新認證或續證的同時,只要額外付出少量費用及所需的文件及印張,便可同時為企業多申請一個級別的證書。
G7認證不斷普及操作性亦大大提升
而目前在印刷行業內的認證除了G7,還有FograPSO、UgraPSO或PSA等等,但G7認證的市場占有率仍比較大,除了認證的成本外,主要亦是其具有簡單明確的操作指引,讓操作者更容易明白如何達到某些標準數據庫的要求,而G7是一套可針對所有CMYK輸出設備的校正方法,故使用范圍廣泛,另外,G7除提倡按數據印刷這概念外(print by number),也講求最終結果與目標色彩外觀上的一致性,就是要數據與結果相符合,不是盲目的追求數據,最終能做到數據達標同時客戶滿意收貨。
學懂G7并不難,但要做到能在生產中靈活運用這方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首先G7是一個方法,目的是要通過灰平衡得到一個與目標色彩接近的外觀,但由于現在印刷紙張的熒光劑問題,如果仍然強迫要與ISO的標準看齊,便會因為紙張熒光劑原因導致跟色困難,所以G7現在也加入了SCCA這原素,而現在如要把G7用得更暢順,可以同時使用Devicelink Profile,通過有效的色彩轉換,可以更快地達到GRACoL或SWOP的色彩標準(兩種標準都是通過G7達到ISO要求),讓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新舊版本大對比G7認證更簡易
由于ISO12647-2在前一段時間已發布了新的2013版本,主要內容是把測量條件由M0轉向M1,并制訂出8種印刷條件,而本次G7新的合格要求也是往這個方向去修改。除此以外,當中更強調可使用根據紙白調整目標數據庫的方式(SCCA)來操作,因為這樣可以更貼近實際生產需求。
同時,新的合格要求更加強調企業必須實際掌握G7理論及具備操作能力,所以本次也特別增加了“G7認可企業資格書面證明”一項,目的是加強監控G7企業的素質,這一書面證明必須由一位G7專家及一位G7企業代表簽名后,在提交印張時一同提交給IDEAlliance China。具體新版舊版合格要求見下表:

*注一:M0沒有定義所包含的UV能量份量,紙張熒光劑會影響測量數據與視覺的匹配性,這模式為大部分測量設備的測量方式;M1定義了所包含的UV能量份量,可補償紙張熒光增白劑對測量數據做成的影響,讓數據更乎合D50的條件,進而使測量數據與視覺更匹配。
關于印刷的均勻性,所提交的認證印張上的左邊和右邊都會各有一個P2P,以往這兩個P2P相互比較的CMYK色塊色差必須符合△E76≦3,同時與IT8.7/4內的CMYK色塊比較色差必須符合△E76≦6,而這平均性這項在新的合格要求中已由“必須”改為“只作數據性參考”;而另一個特點,就是以往兩個P2P的NPDC及灰平衡都必須通過,而在新的要求中,只要左或右其中一個P2P能通過便可以了。
增加認證級別優化證書申請流程
目前G7的認證級別有Grayscale、Targeted、Colorspace,而考慮到由于紙張不一定能達到數庫要求的原因,印刷企業可以申請Targeted Relative或Colorspace Relative的級別,而本次的修改同時增加了G7 Native CMY這一級別,此級別主要針對數碼印刷在不使用色彩管理軟件作轉換的情況下,亦能達到G7的要求。
關于認證的證書方面,在舊的制度下,如企業本身已經有一個印刷(或打樣)的認證級別,如企業希望再多拿一個級別的證書,便需再作另外的申請,這樣便增加了認證的時間及成本;但在新的制度下,在新認證或續證的同時,只要額外付出少量費用及所需的文件及印張,便可同時為企業多申請一個級別的證書。
G7認證不斷普及操作性亦大大提升
而目前在印刷行業內的認證除了G7,還有FograPSO、UgraPSO或PSA等等,但G7認證的市場占有率仍比較大,除了認證的成本外,主要亦是其具有簡單明確的操作指引,讓操作者更容易明白如何達到某些標準數據庫的要求,而G7是一套可針對所有CMYK輸出設備的校正方法,故使用范圍廣泛,另外,G7除提倡按數據印刷這概念外(print by number),也講求最終結果與目標色彩外觀上的一致性,就是要數據與結果相符合,不是盲目的追求數據,最終能做到數據達標同時客戶滿意收貨。
學懂G7并不難,但要做到能在生產中靈活運用這方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首先G7是一個方法,目的是要通過灰平衡得到一個與目標色彩接近的外觀,但由于現在印刷紙張的熒光劑問題,如果仍然強迫要與ISO的標準看齊,便會因為紙張熒光劑原因導致跟色困難,所以G7現在也加入了SCCA這原素,而現在如要把G7用得更暢順,可以同時使用Devicelink Profile,通過有效的色彩轉換,可以更快地達到GRACoL或SWOP的色彩標準(兩種標準都是通過G7達到ISO要求),讓可操作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