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互聯網+”、智能化……點擊第三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上的熱詞,兼具跨越性、科技感的未來印刷業藍圖逐漸在觀眾腦海中清晰起來。在4月8日下午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印刷技術發展論壇上,來自印刷行業版材、印刷、印后等多個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代表,分享了各個領域的最新技術。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印刷業的發展走向如何?正如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徐建國在論壇致辭中所說:“印刷行業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如何利用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抓住發展的機遇,更好地融入這個充滿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等前瞻元素的工業4.0時代。”
以客戶為中心創造價值
“追求極致,引領未來”“創新制勝”“印需所創,印你所想”……綜觀本屆展會上各路“大牌”的參展主題,不難看出展會展示的技術裝備解決方案側重于實用性與市場效應。通過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來重塑增長新動力,將是印刷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路徑。
《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在參觀海德堡展區時發現,展區內既有設備、零配件的展示,也有服務的介紹,還有工作流程的整體呈現。海德堡集團董事會成員、設備部總負責人彭帝峰在論壇上介紹說,這正體現了海德堡“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規劃。彭帝峰分析,2000年~2013年世界范圍內的印刷市場一直保持穩定發展趨勢,這種狀態會持續到2020年,其中膠印市場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占據主導地位。
在海德堡展區,一邊是傳統膠印新品,一邊是面向未來的數字印刷設備,海德堡這個“印刷巨人”已經開始“兩條腿”走路。“如今印刷企業想要贏利,一種模式是降低成本、以量取勝,另一種模式是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領域。”彭帝峰表示,目前傳統印刷的價格已相當低,為什么不借助新的工具開辟一片新的藍海呢?海德堡在本屆展會上展示的4D數字印刷機,讓幸運觀眾可以領到印有自己名字的足球,這種實現在三維物體上打印個性化信息的技術受到業界關注。
佳能公司專業打印產品本部銷售市場副總經理康品德介紹了滿足即時干燥、適應涂布紙和非涂布紙打印的噴墨印刷產品,他總結說:“客戶希望投資更少、周轉時間更快、總成本降低,找到可贏利的新商機,這些來自客戶的聲音促使我們的思維變化,即從技術導向向應用導向轉變。”
踐行環保成為自覺行動
踐行環保理念已經成為印刷企業的自覺行動。本屆展會特設綠色印刷治理技術專區,一些參展設備商不僅在現場演示時所使用的紙張、油墨、版材都是環保型產品,還通過環保印刷信息中心等形式分享切實可行的環保印刷解決方案。
當前,我國呈現出水資源短缺、電力消耗增加、消費品和包裝日益增多等趨勢,面對這樣的市場現狀,印刷企業面臨著更嚴格的環保要求。在本次論壇上,柯達亞洲區版材業務總監姚思敏介紹了柯達騰格里免沖洗印版。她分析,印刷企業最終要選擇省去或減少化學試劑、廢物沖洗、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費用,而真正的免沖洗印版,不再需要使用化學藥水清洗,不會有廢棄物產生,不使用沖洗設備,從而減少水耗、能耗,營造更清潔的工作環境。
環保工作可以在“錙銖必較”中有所突破。旺昌機械工業(昆山)有限公司總經理詹文清介紹了節能環保綠色顯影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自動沖版機將顯影液回收利用、通過顯影廢液處理機對顯影廢液進行分離處理、通過洗版水循環凈化機實現多級過濾,減少顯影液用量,并減少顯影廢液排放。
整合技術實現“破冰”增效
目前印刷包裝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節能減排、人力和金融成本遞增、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等挑戰。針對這樣的形勢,設備供應商逐步探索在整合現有技術基礎上實現創新增效。
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蔡連成認為,整合和增效成為目前印刷包裝印后領域的關鍵,設備的組合、工藝的融合成為印刷企業的最佳解決方案。蔡連成舉例說,通過燙金+燙金、燙金+模切+清廢等工藝自由組合,可以提高生產率,減少工序間流轉,減小紙張抽漲的影響。
包裝印刷是印刷行業中快速增長的板塊,但由于工藝路線繁雜,中短單偏多的市場特點,酒包裝、藥品包裝等傳統包裝印刷生產一直以來都采用單張紙的工藝路線。整個工藝路線多達10道以上,生產設備繁多,人工用量大。海賀集團西安精密機械研究院院長李乾寧在論壇上介紹了將傳統包裝印刷的多工序、多人工的單張生產模式整合成兩條生產線卷筒紙流水化生產的解決方案。
激光照排、激光制版、激光打印等激光技術曾使印前和印中的許多重要環節實現了數字化,遼寧大族冠華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學智在論壇上介紹了激光模切雕刻技術,為數字化印后再添“一把火”。激光模切可以在計算機的控制下設置切割圖案,無需制作模板,縮短模切出樣、交貨時間,適應印刷業小批量和個性化的生產需求。
智能應用提升“軟實力”
工業4.0時代下的高效生產離不開自動化設備,同樣離不開軟件系統。在本次展會上,天津長榮展示了可通過互聯網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它可以監督生產運行和設備運行,并進行信息采集、分析。利用“軟實力”增效成為印刷企業關注的新焦點。
浙江點陣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池海峰介紹說,印刷工業4.0的業務和生產模式是深度垂直的,從客戶下單到組織生產、生產過程、出入庫、物流整個過程中,信息完全貫穿,由系統內的數據自動“配對”,形成最佳工藝組合和最合理的生產排程。這個模式就是“大規模定制”模式。池海峰認為,要實現印刷工業4.0,需要解決3個關鍵技術:打通工廠生產系統的“信息孤島”,將不同設備和軟件進行鏈接;實現業務管理信息和生產技術信息等多途徑信息流的跨系統集成;實現印刷過程數據化、標準化,控制自動化。
點陣印刷科技推出的智慧印刷管理系統(IPM系統)的核心是客戶體驗、效率、成本和質量。例如,在采用IPM系統后,ERP錄單員、統計人員和生產跟單人員等非生產人員可以省掉,系統內置的智能計算公式也會讓非生產人員的工作強度大大減輕。